关于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34号建议(关于潍坊城市品牌形象塑造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潍坊城市品牌形象塑造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建议》收悉。我局格外的重视,会同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文旅局就建议提出的4个方面的内容做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市文旅局结合市委市政府“一二三”工作目标和“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围绕“品牌营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潍坊形象全面跃升”的设计定位,形成了《潍坊城市品牌营销提升工程运营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助推潍坊跻身国内知名城市阵营,实现城市品牌和品牌城市“双跃升”,并对外形成三大知名形象: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品质活力城市、中国宜居顶流城市、极具产业特色的网红城市。
《潍坊城市品牌营销提升工程运营方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助力我市在数字营销这一优质赛道取得身位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该方案以“112345”营销体系为着力点:“1”部白皮书:策划发布《潍坊城市品牌白皮书》。“1”个营销发动机:构建中国领先、山东第一的潍坊城市品牌中心。“2”个运营策略:抓好日常精细化运营、策划亮点活动,形成营销爆点。“3”大营销服务平台:构建直播营销、出海营销、新媒体营销3大营销服务平台。“4”张城市金名片:全面聚焦农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民生服务4张城市金名片。“5”条文化主脉络:农耕文化(农圣文化、潍坊“三个模式”等)、历史背景和文化(名人、文化遗存等)、民间传统文化(手工艺、民间艺术、金石、书画等)、自然文化(沂山、山旺化石、诸城恐龙地质公园等)、和平文化(国际和平城市等),引领城市营销破局。
利用聚合运营、全球营销的“112345”模式和现代数字技术方法,快速实现精准、高效引流和裂变叠加、乘数效应,打造我市高水平发展的加速器、倍增器。力争用三年时间达成5大目标:①潍坊城市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位列中国城市品牌榜前30名。②海内外曝光总量突破50亿人次。③赋能60家潍坊品牌实现10亿以上产值。④200家外贸公司实现3亿美元以上外贸出口额度提升。⑤培训1万名外贸企业员工。
二是赋能城市发展,潍坊城市品牌营销提升工程的保障措施。城市品牌营销是一项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工程。为筑牢发展基础、布局未来赛道、改造“营销理念”,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保障。
1.成立工作专班。建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局等有关部门以及县市区为成员单位,形成口径统一、声调同频、共建共享、协作协同的一体化工作模式。
2.设立专项基金。由工作专班统筹使用,专款用于城市形象设计、构建数字营销体系、设立推广平台、筹办一流展会、培育优质项目、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等保障工作,激活创新创业环境,聚集、吸引、培养高品质人才,为潍坊“实力出圈”和城市品牌营销工程的健康运转提供资金支撑。
3.引入专业机构。建议用“以商招商”的新运营理念,引入国内知名数字营销运营企业和团队,并以投资或合作的方式在潍坊设立公司,解决城市品牌营销短板的同时,引入产业力量和智力资本。借助专业机构长期积累的渠道优势和领先的数字营销、品牌传播能力,通过精炼标语标识、精研目标受众、精挑细分赛道、精准对接供需等精细化专业运营手段,推动我市城市品牌营销的数字化升级和快速转型。
4.赋能城市发展。以整体城市品牌营销的大格局对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民生等潍坊优势资源进行研究阐发、顶层设计、转化提升,延展产品内涵和产业链,丰富市场业态,促进渗透融合,叠加发展动能,为城市跃升注入创新活力和强劲动力。
5.培育营销理念。在全市范围内厚植文化元素,烙印城市灵魂,打造“品位、品质、品牌”三位一体营销定位,培育形成“潍坊人有文化”“品质农业在潍坊”“品质制造看潍坊”“潍坊产品就是品质保证”等形象标签,以及“每位市民、每件产品都是潍坊代言人”的思想共识和营销氛围。
潍坊是一座极具文化渊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塑造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有利于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更好的挖掘城市文化潜力,更加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吸引力,我局充分的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不断的提高规划建设管理上的水准,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
一是严格规划管理,助力城市形象提升。在规划条件核提和规划方案审查中,严格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和《潍坊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的规定和要求,确保经审定的建设项目符合上位规划及有关技术标准,高标准审查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切实提升建设项目规划品质,助力城市形象提升。在进行建筑方案审核检查时采用提前介入、引导服务的方式,在建筑方案编制前期依据建筑所在片区的城市设计,对建筑风格、色彩和材质提出要求,对方案编制做到合理引导,保证城市设计理念贯穿到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确保正确的设计方向,形成潍坊特色。鼓励开发企业聘请设计大师、高水平优秀设计团队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同时注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保证使用安全,鼓励采用成熟可行的新技术、新材料,鼓励创新与创造。
二是组织《潍坊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的修编工作。为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要求,2021年9月以来,我局结合现行《导则》施行以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启动《潍坊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编制工作。重点从建设用地、建筑工程、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4个方面做调整完善。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城市更新、海绵城市、无障碍、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等相关领域及政策的衔接,增强导则的包容性。加强与规划实施及其他地方性规定的衔接,增强导则的针对性。后期管理技术规定出台后,将面向业务审批人员充分做好培训工作,确保用得准。严格按管理技术规定做好技术审查工作,确保用得好。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我市城乡规划管理上的水准,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城市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三是完善专家评审制度。根据评审内容,邀请省内外各专业知名专家,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选址、论证、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等评审工作。通过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的方式提出更加完善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提升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水平;对重点地段、重要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多方案比选,提高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水平;进一步加强专家意见的权威性,淘汰质量差、水平低的设计产品。同时,在专家评审时有关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会,通过“以评代训”,提升全系统业务和管理水平。
四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建筑品质。开展“十佳公共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评选,通过评优的方式旨在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行业技术进步,注重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进一步展示近来来城市规划建设新成就,彰显鸢都新风貌。
五是积极地推进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争创工作。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我市历史文脉保护和传承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2018年作出争创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的决策部署,全面启动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创建工作。
2020年8月,组织编制的《潍坊市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形成了《潍坊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价值与特色评估报告》和《潍坊申报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文本及附件》。编制完成中心城区8个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其中十笏园、坊子坊茨、廿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和潍柴老厂区4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及整治设计成果已获市政府批复。松园子、南大营、坊子炭矿、于家大院4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及整治设计已通过省住建厅专家评审并形成报批成果。2021年12月,我市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目前已经省政府同意上报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审查,正在积极做好迎接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现场评估准备。
同时,为防止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私搭乱建等违法建设行为影响我市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市城管局结合自己职能,制发《潍坊市城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分类处置、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同步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建行为,着力构建防违控违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协同。建立市级城市更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刘运市长为召集人,刘玉副市长为副召集人,市发改、工信、教育、财政、文旅等19个市直部门单位和各区主要负责为成员,统筹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合力推进。
二是健全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印发《潍坊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潍政办字〔2021〕69号),明确城市更新实施范围、工作原则、推进措施、支持政策等重点事项。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潍坊市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接续出台《潍坊市城市更新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逐步优化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管理促进城市更新的实施建议》《潍坊市中心城市城市更新保留建筑不动产登记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潍坊市中心城区更新的用地支持措施》等一系列文件,“1+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为全市工作开展提供基本遵循。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潍坊特色,高点定位、系统谋划,高标准推动城市更新规划编制。2021年11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确定我市为首批试点城市。中规院具体承担我市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到各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与各市直部门、区政府、平台公司等主体进行对接,开展重点地区居民实地访谈,发放调查问卷9258份。充分听取当地文化人士的意见建议,深层次了解潍坊城市发展脉络。
通过高水平专家团队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将城市更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科学明确城市更新实施单元、重点区域、更新目标、更新方向,合理提出城市更新实施时序和分区管控要求,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规划保障。目前,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
四是坚持系统思维,推进项目落地。围绕生态格局优化、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宜居品质提升、特色魅力彰显、交通系统整治、安全韧性保障等六个方面,全力培育打造一批规模适宜、有代表性和示范效应的特色项目,总结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城市更新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模式。目前,各县市区和6个市直部门共谋划城市更新重点项目156个,计划总投资3722.37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37个,总投资446.46亿元。
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更新有关工作要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用足用好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政策,精心搞好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打造以人为本、更具亲和力舒适感的“温度城市”、品质城市、韧性城市、安全城市。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城市更新。充分的发挥规划在城市更新中的战略引领作用,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舒朗通透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全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二是突出潍坊特色做好城市更新。坚持有机更新,做好特色保护,结合潍坊实际,因地制宜实施社区服务改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工业遗存保护、低效园区盘活、特色街区打造和城市安全韧性提升等六项试点,加强城市功能提升,补齐城市短板,增强城市活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让城市更新真正融入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惠及百姓万家。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城市更新。积极发挥市城市更新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全面抓好工作落实。加快建立城市更新常态化规范管理机制,明确具体考核办法和指标,加大调度通报力度,对城市更新工作进展快、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和单位予以表扬,对工作开展不力、进展缓慢的全市通报,确保城市更新各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
潍坊位于省会经济圈与胶东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国家农业开发发展“三个模式”的发源地,是船舶、重卡、农机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基地,是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在规划伊始,市发改委就注重体现潍坊优势、突出潍坊定位、展现潍坊前景的关联性、一致性。
2020年1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定位潍坊为全国通枢纽,培育潍坊动力装备产业集群,打造国际动力城,以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打造高水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
2021年7月,山东省发改委印发《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对潍坊的城市发展定位是:建设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争创国家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验区,打造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高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纵深开放北方战略支点城市,加快建成现代化高品质城市。
2020年6月,潍坊市人民政府印发《潍坊市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对潍坊城市发展的定位是: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枢纽城市,加快建设世界著名的国际动力城,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创新活力之城,加快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胶东区域绿色生态秀美名城。
两年多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布局,充分发掘自身的差异性、特色性、创新性,立足潍坊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产业资源,形成潍坊城市内涵,塑就了潍坊独具特色、一脉相承的城市品牌形象,全面融入青岛都市圈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开展口袋公园建设。口袋公园建设是提升绿化品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重要方法。市城管局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口袋公园建设作为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021年,坚持把小区、社区、片区装进公园、装进绿地,在全市已有596处口袋公园的基础上,建设完成283处,全市口袋公园存量达到879处,市民“推窗见景、出门入园”,人、城、园、绿和谐相融、浑然一体,为市民呈现了有故事的公园,有文化的绿地,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
2022年,市城管局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梳理整合街头空地、微空间等资源,增建口袋公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年底前计划完成口袋公园120处以上,全市总量突破1000处。2月17日,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2022年口袋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潍管委办发〔2022〕4号),明确全市口袋公园建设总体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各县市区指导性计划,并建立了月调度机制,定期汇总口袋公园建设进度,督促各县市区做好选址、规划、设计、招投标等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口袋公园已全部完成选址,正在建设23处,已经开园41处,完成投资9000万元。
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从始至终坚持融入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年画、风筝等潍坊民俗元素,在保留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体现现代社会的时代特色,实现文化与美感兼备、传统与现代并存,为口袋公园注入历史记忆,使其成为最具辨识度的“潍坊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