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星平台

冯小刚张国立提议恢复繁体字易中天:先把“亂竈龜鬱”写出来

2024-03-13 空间设计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在国务院全员会议上正式被通过,从此简体字在大陆得到了规范汉字的地位,同时,这也代表着汉字简化运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从1956年至今,汉字简化运动已逝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对于汉字简繁问题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

  繁简字的关系到底该如何处理?不同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学者觉得简化汉字让中文失去了原有的内涵,于是提出了恢复繁体字的倡议,但还有一些学者觉得简体字方便书写,而且在普及教育和扫盲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并不支持恢复繁体字。

  著名导演冯小刚和知名演员张国立都是繁体字的“拥护者”。2015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了文艺组的第一场分组讨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冯小刚和张国立都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刚开始不久,冯小刚就快速“抢”过了话筒,发表了一番关于繁体字的言论。“我今天要说的是繁体字,繁字体跟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我建议逐步恢复使用一些有文化、有智慧、有内涵的繁体字。”

  冯小刚话音刚落,就引发了当场委员的一阵讨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海外的交流日益频繁,但海外华裔和港澳台地区皆以繁体字为正体字,为了方便交流沟通,“恢复繁体字”的建议便不断地被人提起。

  看着好友冯小刚的提议引发了现场的热议,张国立也坐不住了,赶紧对冯小刚的发言进行了补充,“其实这个想法是我们俩一起商议提出来的,为何会产生这么一个想法,主要是想要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汉字之美。”

  从汉朝开始,繁体字一直是汉族人书面交流的工具,两千多年来,汉族人用繁体字记录了无数的光辉历史,是中华文明最有力的载体。繁体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比如“愛”这个字,中间就有一个心,很形象地表达出了喜欢、爱护的意思。

  “现在的孩子们都卯着劲地学习各种外语,但却忽略了最值得重视的汉语,孩子们现在学的是简体字,很多字他不能理解,适度恢复一些繁体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们感受、传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张国立一改往日的轻松幽默,一脸严肃地说道。

  冯小刚和张国立的建议一经新闻媒体报道,便在文化圈引起了轩然。有人对他们的建议十分支持,认为“教孩子繁体字很简单”,但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却不这样认为,“谁想恢复繁体字,先让他们试试能不能把‘亂竈龜鬱’四个字写出来。”

  在这场争论中,逐渐形成了“支持简体派”和“支持繁体派”,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其中,易中天是“支持简体派”中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学者。他不仅是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中最受喜爱的讲师,还是国内知名的文化大师、作家。

  2013年,易中天带着新书《易中天中华史》到香港举办了一次见面会,在提问互动环节,一位男生站起来询问,“请问易老师,这次出版的新书内地有没有出版?

  内地出版的和香港出版的有什么不同吗?”易中天回答道,只有繁简体的区别,其他的都一模一样。

  紧接着一位女生就汉字繁简体的问题对易中天再次发问,“前段时间香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演员在微博上发声说现在过半的中国人看不懂繁体字,并感叹‘中华文明已死’,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听完这个女生的问题,原本还在开着玩笑活跃气氛的易中天迅速严肃了起来,随后他在现场提起了“识繁写简”的主张。

  所谓“识繁写简”,指的就能认识繁体字,但书写时还是使用简体字,这样的做法不仅方便书写,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文化断层、文化交流方面的问题。

  “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我还是倾向书写上接着使用简体字,省点时间嘛,并且有的繁体字是真的没什么内涵在的,是完完全全可以简化的。完全恢复繁体字会让汉字规范失去准绳,并且会造成大范围的阅读障碍。”易中天说道。

  事实上,易中天并不是“识繁写简”想法的提出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过“识繁写简”的主张。进入新世纪以来,支持这个主张的学者也逐渐增多了起来。

  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在自选集中《风风雨雨一百年》中也曾经提到过这个主张,“当今的青年,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特别是如果想做一点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要认识繁体字。有些学者提出的‘识繁写简’这一主张是特别有道理的。”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开启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繁体字和简体字只是形体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样的。繁体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查阅文化典籍,传承中华文明,简体字则可以加快文字的传播速度。

  无论是“支持简体派”还是“支持繁体派”,这些学者的出发点都是让社会得到更好发展、让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换句话说,简体字和繁体字本就没有优劣之分,“识繁写简”的主张可以很好地平衡繁简汉字的地位。让继承和发展并存,这也正是“识繁写简”主张提出的意义所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简体字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而繁体字也拥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虽然“识繁写简”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但是在短期内繁简之争一定还会存在。

  我们必须要清楚,无论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是为记录汉语言服务的,因此我们该切实落实国家政策,规范使用简体字,积极了解繁体字,以维护汉字系统的基本稳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