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今天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成功。它是站在中国供应链优势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类似于斗兽场的模型。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间主要围绕价格这单一指标展开竞争。为降低价格,企业可能会选择降低原材料质量,进一步压缩自身利润空间、以及其他各项成本。
看上去在从对手处抢到订单,获得生存,其实同时,也在往自己身上插刀,一刀刀割掉自己的利润。杀敌八百五、自损八百。
然后,成就的是拼多多的低价心智,成就了拼多多的品牌和用户规模,以及资本估值。当用户想要便宜货时,就上拼多多。
用户不需要记住任何一个品牌,只需要找自己要的最便宜的东西。只要你敢贵一块钱,用户就会抛弃你。当你不能再割让自己获得用户的时候,就会被彻底抛弃。这就是一个白牌的宿命——成为渠道的肥料。
跨境电商的兴起,是三个变量的合流:中国供应链能力外溢、全球电商渗透率的提升和社会化媒体驱动。
因为如果只是产品出海,从中国供应链抓货,到其他中国商人还没有卷到的地方去,赚一波红利。所谓红利,就是竞争者较少,还不必为了竞争而吐出利润。
而工业的方向就是过剩,所以这种简单的供应链变现一定会回到斗兽场模型,到那时,不论表面汽车销售、口红销售还是充电宝,本质都是赚个搬砖钱。
品牌是定价权,而白牌没有定价权,所以白牌永远只能随行就市,成为渠道的肥料。
上个时代物资匮乏,市场的主导力量在于供给侧。今天的中国大规模的公司,很多的能力就是低端货的规模供给。他们甚至不需要做用户洞察,因为什么都缺,只应该要依据竞品抄一抄,然后将货压入渠道就行了。
我一直记得2005 年我去华强北,当时华强北一天能出三款新产品,一个月做的创新,几乎等同于当时全地球手机企业的创新量,而且那些创新真叫天马行空。
华强北的这群人为什么能做到?就是直面市场需求。你需要,OK,明天给你搞一个,电路板我拿烙铁现场给你焊,就是这样原始又生机勃勃的状态。
当时华强北被人称为“山寨”,但衬托之下,那些大厂反而显得平庸。因为大厂是系统化生存,他们其实不需要直面市场,只要能够清楚自己系统的生存法则,完成系统指令,就可以活下来了。
但另外一方面让人心痛的是,我们这么多像在华强北的这群有创意、有灵感,又对电子元器件这么多东西如此之熟的小老板们,大家的整体状态就四个字:人穷志短,我不愿意做品质好的东西,不愿意做品牌,不愿意做长期考虑,我就是把今天的货出了,明天再说明天。
所以山寨的问题是,没有售后服务,也不管质量,卖了以后你再也找不到我,这是那个时期的基本图景。
去年做中国服装行业的年会,我有一个发言,题目是《中国服装行业到了该出大牌和大师的时候了》。今天,我还是想向各位说这句话,很多行业,中国到了该出大牌和大师的时候了。
今天亚马逊上 60% 的衣服是中国生产加工的,全世界一半的羊毛或生产于中国,或运到中国加工。
我们生产了全世界60%的衣服,我们加工了这样一个世界一半的服装原材料,我们购买了这样一个世界 1/ 3 的奢侈品,但是,我们没大品牌。
中国消费者为什么喜欢原产地、工厂货?因为中国用户的观念,一件产品就应该是原材料的价钱,只为“物质”“有形之物”付钱,物质本身之外的,“无形之物”的一切,都不应该付钱。
国人习惯了依靠自然资源的简单变现,但今天大家要靠在市场里,靠每个人的创造性生活。而今天的主要价值创造不是物质,而是大量的无形之物。是技术专利、是审美、是一些微妙的体验感。
华为是一家有利润的企业,他用他的利润空间来养人,养什么人?养中国最好的天才、全世界最好的数学家、全世界找最好的工程师,然后帮华为技术突破,建设华为的那一面专利墙,构建华为的优势。
LV就那么一个人造革的包,为什么卖这么多钱?他在用这个利润空间,滋养全世界最天马行空的设计师、最出位的艺术家,然后最能够带动关注度的明星去制造一些最没见过的一些奢华场面。
然后,让大家对一些生活产生向往,制造一些现代生活的奢华想象。他们在用利润空间养这样一批人。
我们在干嘛?我们要把所有的利润全部打掉,只留 5 个点的毛利率。这 5 个点的毛利率只够养产业工人,甚至产业工人都养不住,需要建黑灯工厂,把工人全解雇。
因为中国用户永远不愿意为中国品牌付钱,中国企业就永远只是白牌的斗兽场,一再打压产业工人的成本,那么我们就永远没利润空间,去养那些创新创意型的人才。
然后中国就只有白牌。因为品牌的定价权,背后是技术专利、是审美、是艺术性表达,都需要高级人才。过去,我们没养过这群人。
这个其实是这一段时间点,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大家都要有观念的更新,我们当然要为美付费,我们当然要为创新付费,我们当然要为技术专利付费,我们再也不应该回到 20 年前,我用盗版我骄傲。
中国有产业工人,有工程师,这是上一个时代的人才优势,下一个时代,中国需要有新的人才结构优势。
9亿人,生活在城市,靠什么生活?农业不需要人,工厂不需要人,系统装不下那么多人。大家需要用创造性来生活。
什么是创造性的工作?技术创新、视觉创新、听觉创新、艺术创新、美学创新,这些有价值,而这些,其实才是人的工作。
我很喜欢方太这个案例。这个案例里,我们大家可以体味多种冲突、选择与调和:商业还是情感、效率还是体验、白牌还是品牌。
但第一个问题是,今天快餐、代餐、便利店、外卖如此发达,我们还需要在家做饭吗?家里还需要厨房吗?
大城市一平方米5万块钱,如果不要厨房,家里可以多出一个房间,把厨房的钱买外卖,可以吃很多年。
所以自己家装修一个厨房、买齐所有的锅碗瓢盆调味料自己做饭,就像买车还是打车一样,从商业上并不划算,也一定不是效率原则。
一本书《厨房里的人类学家》,里描述过一个瞬间,作者一天压力特别大,她回到家进入厨房,开始切菜、点火、烧水,这个一步一步操作的流程里,她好像找回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内心的秩序感油然而生,好像因此能对抗外界的不确定,渐渐放松下来。我很喜欢这段描述。
有条不紊地切菜时,感受到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当你为饿肚子的家人端上一碗面,对方连汤带水吃得精光打饱嗝时,那种成就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吃一样的东西,长成一家人的样子,那种熟悉感带来的安稳的幸福感。
一个没有厨房的家,就是酒店的样子。可完全依赖商业系统,外卖或者便利店、解决一日三餐。可完全依赖商业系统,依赖现代的分工、标准化、边界清晰地为你解决生活地诸多问题。
接着大概2003年开始,传统集成灶出现了,就是把灶头、油烟机和蒸烤箱,四个功能集成到一个厨具位。功能性需求,大家追求都是高集成与性价比。
所以集成灶一出,市场很欢迎,一堆生产厂同时冒出来,就上白牌的经典打法,很快市场上就有了超过500个牌子。
这个时候,方太没有跟进集成灶。方太在这样的领域已经多年,技术能力、品牌优势、渠道、用户群一概具备,推出一个集成灶产品,对方太来说太容易。当时方太的内部会议,现场所有人都争议,是否应该跟上这波,下场捡钱。
为什么呢?因为集成灶有集成化、便宜的优点,同时有一个重要的bug,就是排烟功能在下方,和烟气上排的天然路径不一致,也和楼宇的预留管线不一致,因此可能有安全隐患。
“如果是你自己家的厨房,你会不会买集成灶?如果是你父母亲人,你会不会给他买集成灶?如果是你非常好的朋友,你会不会推荐集成灶?如果都不会。我们为何需要卖给我们的用户?”
之后,方太投入好几年研发推出了集成烹饪中心。如今集成灶的整体市场下滑,而方太的集成烹饪中心卖得很好。很多用户是拆掉集成灶,换成集成烹饪中心。
我为什么钟爱这一个案例,因为这个案例其实就表明了中国市场的双向成熟,今天的市场,就是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消费者,两者都比以前更成熟、更理性。
而且,中国人还在花心思建设自己的厨房,一个家为一个具体的人而守护火苗,就觉得大街的人潮人海,每人有具体的归属,人世有安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网红博主发布生吃“见手青”视频引争议:医生称生吃易中毒致幻 网友忧心误导人
网约车被乘客涂抹臭豆腐汤汁,司机未及时结束订单被降级 平台致歉:恢复专车认证
A股收评:沪指V字走势跌0.26%,超3900股上涨,全天成交5749亿元,为连续3日低于6000亿,医药板块走高
够硬不怕弯!荣耀平板MagicPad2刚度是iPad Pro的1.5倍!
新款三星Galaxy Ring获得美国专利批准 可能是Galaxy Ring 2
关注孩子牙齿健康,家长暑期扎堆带孩子到口腔医院做检查,担心口腔问题会影响孩子外貌形象
宝宝自信露牙与妈妈合拍,被妈妈笑后宝宝懵了,网友:一次主动换来一生的内向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