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实践】前海十九单元 03 街坊地下空间及 地上公共空间 整体城市设计
前海地区从深圳后院转变为具有国际识别性 与知名度的滨水城市,对规划建设模式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03街坊位于前海妈湾片区十九单元核心位置, 用地面积6.42公顷,其中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4.78 公顷。本项目是前海先期启动的涉及多家开发主体 的综合性街坊式开发项目,本次城市设计基于街坊 的整体开发为先导理念,通过街坊整体设计实现对 街坊开发的管控,为城市管理者、建筑规划设计单位和 开发单位提供设计和实施依据。
在设计层面从锚点城市的概念出发,整合利用 街坊周边的资源锚点,打造街坊形象一体化、公共 空间一体化、交通组织一体化、地下空间一体化。 使本项目成为整合周边资源的锚点城市片区。
在实施层面结合上位规划,重点在对街坊的后 续深化提出详细的管理要求。以一张图、一张表、 一本导控详书作为开发设施管理文件,倡导“整体 开发”的模式组织多专业协作,通过道路与市政管 线、地下空间及连廊的整体开发建设方式,打造“一 体化街坊”。
通过以上设计手段与开发设施管理文件实现 街坊建筑空间的高度复合,构筑多样化和系统化 的城市空间,为后续建设的地块有机组织空间对 接提供机会,从而形成整体有序、自由流动的城 市空间系统。
传统的国际商务区争相建设标志性塔楼,使得 城市形象毫无秩序。独立塔楼形象已经没办法在城市 中凸显,未来城市建造模式更加趋向于整体鲜明的 建筑组团形象。通过以地标为核心的街坊集群造型, 使之在城市天际线中脱颖而出。
前海作为高强度开发区,外部开放空间资源极 其稀缺。传统的公共空间模式,步行路径层次单一, 易造成人车相互干扰,通行效率低下。规划通过建 立多层步行系统,实现街坊人车分流、便捷通行; 多层地面通过下沉广场与垂直交通整合成一体化流 线,提供更多开放空间的同时实现公共空间价值的 最大化。
前海作为高强度开发区,街块尺度小,路网密 集,易造成交通拥堵。规划梳理街坊内部交通,减 少停车出入口,设置停车落客区实现车流快速通行。
遵循上位规划高效集约、整体开发原则,规 划通过移除变电站 ( 原变电站敷设方法限制先期开发诉求 )、集中地下人防设置、统一地库标高,开 发建设成与地铁站紧密相连的三层大地库。节省 基坑支护开发成本,增加地库面积,提高地下空 间使用效率。
本项目以中心绿地为核心打造围合式街坊组 团。通过中心广场组织街坊内慢行空间系统,并提 供绿色的开放空间缓冲,结合公共交通、慢行系统、 公共开放空间为网络,形成街坊立体紧凑的布局。 同时,提出三个层面的深化设计以指导实施:
B.通过适当扭转建筑角度,使塔楼获得更好 的日照和景观视野。弧形二层平台与塔楼布局相 呼应,强化街坊整体感。
用图及表格形式概述五大部分:功能规模、公共空间、建筑形态、交通组织及地下空间。
功能规模:包括街坊用地面积,其中可开发建 设用地总面积,地块主导功能与兼容功能、地上开 发量与地下商业面积、街坊内配套设施等内容。
公共空间:规划以营造“多层次、富于趣味的 全天候城市活力空间”为主旨,导控内容由公共空 间位置及形态、室内步行通道、连廊系统、绿化面 积比例、植物配置、铺装、街道家具及艺术品设置 构成。
建筑形态:街坊以打造“现代简洁、一体化的 建筑组群形象”为主旨,导控内容包含:地上建筑 退线、地标建筑位置、建筑群体布局、单体建筑位 置及形态、建筑高度控制、连续商业界面、建筑入 口大厅、立面材质和色彩、屋顶绿化等。
交通组织:街坊交通以公共交通优先,以打造 “高效复合、安全舒适的人性化交通环境”为目标, 导控内容包含:综合交通、车行流线及消防通道、 地下车库出入口。
地下空间:街坊地下空间应统一基坑设计和开 挖,统一管理,打造高效便捷的整体地库。导控内 容包含:开发范围、功能布局、车行连通接驳口、 人行通道、人行通道接驳口、开放要求等。
市政设施建设工程:远期街坊市政工程应设于地下浅层 空间,打造满足大地库模式的市政管网。近期根据 地块出让及上位规划要求建议敷设形式。
低碳生态:街坊致力于在高密度城区中营造生 机勃勃的低碳生态空间,在能源利用、资源利用、 生态物理环境、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等方面运用先进的技术 手段,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生态目标。
整个项目强调多专业高度配合,不断对上位规 划进行整体有细节地深化设计,最终落实为合理有 效的导控管理文件。
设计与开发设施管理文件实现街坊建筑空间的 高度复合,构筑多样化和系统化的城市空间。为后 续建设的地块有机组织空间对接提供机会,从而形 成整体有序、自由流动的城市空间系统。
已完成规划报批,大部分主体慢慢的开始实施, 导控文件用于指导建筑规划设计及景观设计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