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星平台

规划年会 学术对话五十五: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

  作为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由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学术对线日上午在武汉成功召开。

  9月25日上午,2022/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五十五“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成功举办。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从学术研究、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等角度展开讨论,探讨“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相关议题及应对策略。本次学术对话由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现场济济一堂、气氛热烈、互动积极。

  陈志龙教授主持学术对话,介绍了本次学术对话的组织背景和参加会议的专家。他认为地下空间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涉及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希望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建设和实施管理探索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新内容、新方法和新策略,助力城市地下空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赵毅院长代表承办单位作《新时期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核心问题讨论》的引导报告。他认为新时期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实现城市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学科、多环节、多部门,应当充分的发挥规划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引领和统筹作用。地下空间规划能获得有效实施,规划传导是关键,要加强不一样、不同层级规划间协同和衔接,实现精准传导。通过一系列分析南京市的新街口和江北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剖析了存量地区和新建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的经验和启示,体现了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城市高水平发展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最后,他还认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安全“双重性”,应“扬其利、避其害”,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在发挥地下空间对城市推动作用的同时,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石晓冬院长作《超(特)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与精细化管控》的报告,主要讨论了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生态底线管控、重点分区利用、公共空间规划引导等问题。他提出应积极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市域-分区-街区/重点地区”的全域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实现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有效引导。逐步开展全域地下生态地质调查,摸清本底条件,构建全域全要素地下空间生态适宜性评估模型,提出针对性开发利用管控要求。另外,应当注重历史城区、轨道站点周边、商圈等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高效利用,基于可实施性视角,评估开发潜力,对重点分区进行引导,实现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系统的规划意图应通过图则形式明确地铁接驳、地下连通、公共空间布局等地下公共空间的核心管控要求,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与规划条件拟定提供技术参考。

  张丽伟所长以《地下一座城——雄安新区的实践探索》为题介绍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索。首先,简要概括了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规划的整体工作思路,在规划伊始就确定了云上、地上、地下三座城的规划方向,在新区的规划编制体系中增加了地下空间设计预研究的流程,搭建了“1+1+N”的专家研究团队,并形成了宜人、活力、智慧、文化、安全五个方面的规划理念。其次,在成果内容上创新性提出了“FIRST地下城”的总体愿景,从“复合连通”“宜人智慧”“安全有序”三个角度介绍了新区地下城的规划构建思路,展现了新区在地下空间交通连通、人性化设计和市政管廊等方面的先进理念。最后,结合实际建设项目展示了从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全过程,体现了我国地下空间高水平的规划设计与落地实施。

  张泉监事从五个方面深层次地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科学性。一是要清楚“什么是地下空间”,弄清楚地下空间的适宜功能和作用,明确地上空间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的关联与区别,辩证地看待“地下一座城”建设。二是要明确“为何需要下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应“为了下地而下地”,而应结合地方实际发展诉求顺势而为。三是关注下地产生的影响,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城市运行、从业者心理、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等方面的影响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四是研究地下空间开发的“总碳”“总系统”“总账”,统筹考虑地下空间开发的碳排放和造价,探索地下空间对城市系统的低影响冲击。最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应考虑适用边界,应与城市规模、市场需求和发展阶段相适应,因地制宜确定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形式等。

  司马晓院长围绕规划怎么样引领和统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展开,他认为地下空间规划应关注“近地空间”的开发利用,近地空间能更好地“模糊”地上地下空间边界,将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突出了一体化的开发。地下空间开发的利用极为复杂,一是需要工程、经济、社会、管理等多学科系统叉融合;二是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特别是发挥市场在地上地下功能配置敏锐性强的优势;三是产政学研多方联动,持续追踪、评估,并对地下空间功能进行动态调整。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充分的发挥城市规划在规划、建设、运营全流程的统筹作用。规划不仅是用地和空间的统筹者,也是城市开发的召集者、大管家(总规划师或总建筑师),在充分协调沟通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化的设计,统筹促成合理的体制机制,携手各方主体(政府、企业、社会等)打造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区域开发目标、高品质生活理想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模式。

  蒋应红董事长依托在上海市规划编制的长期积累和对上海地下空间发展阶段的认识,认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要统筹好“蓝灰绿”三色。一是要编制好“规划蓝”,做好顶层设计,提高地下空间复杂功能的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结合工程技术、建设需求等引导地下空间分步骤实施。二是要处理好“消极灰”,开发建设中要应用好新技术,提高地下空间建设环境品质,提升人的舒适度;三是要应用好“技术绿”,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技术和方法的创新,为地下空间灰色空间转变为绿色空间赋能,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精细化。最后,她特别强调规划从业者、管理者和实施者要形成合力,才能保障地下空间项目高效落地。

  邵继中教授认为在老一辈学者的开拓下,地下空间已经从工程、岩土,拓展至建筑。而今天更强调以规划的手段进行地下空间与城市全局的引领、协调与管控。可见,地下空间规划的知识体系从工程逐步融合进建筑、经济、社会等学科。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地下空间环境不优、品质不高、联动不足等问题已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技术壁垒、思想壁垒和意识壁垒。一方面,更加需要与风景园林学、生态学、环境学等陌生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寻求地下空间规划方法突破与技术创新,牢牢守住地下空间生态底线、环境底线、安全底线。另一方面,以穿透性思维不断探索地下空间的城市设计方法和技术,从而呈现地下空间多系统、多类型和多价值共同叠加的状态和趋势,真正地将“生态文明”和“人民城市”相结合。

  刘影教授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慢慢的变多的设施下地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复杂性逐步显现,地下空间规划应从多学科视角,发挥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引领性、前瞻性作用;另一方面,从军民融合视角,加强国防战略设施和重要设施规划,要前瞻性地将军事战略性设施在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中统筹考虑和安排,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地的与会人员就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内容、深度、传导和管理实施等方面问题与专家进行对话交流,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与观察,以及在相关地区的具体实践经验,一一给予精彩回复。

  陈志龙教授作总结性发言,他认为通过此次对话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地下空间是我们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实际的需求,坚持地上地下协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二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涉及交通、市政、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需要地下空间规划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各环节进行前瞻性地统筹。三是地下空间规划需要有效地传导和实施,地下空间规划距离精准落地还存在一定距离,不少衔接问题还未得到解决,要处理好地下空间规划与总体设计、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和衔接方式。四是应关注地下空间的生态和安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落实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要求,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关注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五是要逐步探索地下空间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由于地下空间涉及部分多,产权不明晰,制度不完备,要逐步根据具体问题系统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一台车救活整个公司!合资B级车,标配8AT仅售12万,神车“最后一搏”

  哲学家李泽厚“冷冻头颅”遗嘱已执行!家人证实,头颅在“人体冷冻鼻祖”阿尔科保存

  小米海外推出 A24i 显示器:1080P 100Hz、Redmi 1A“改名版”

  忘记 Vision Pro 密码?用户无法自行重置设备,需寄回苹果处理

相关推荐